桃園縣99年度學校特色認證計畫

終身教育-四海溫馨情

壹、           特色背景說明

內壢地區早年原是一個以農為主業的鄉下地方,六十年代工商業發達繁榮,大型企業紛紛在中壢工業區設廠,也因此引進大量外來人口。由於家庭結構的改變和社會的進步,再加上政府不斷鼓勵進修的結果,使得附近過去原本因家境困難而失學的民眾,有了再接受教育的時間、能力和動機。當時本校校長張玉禎先生順應地方需求,決定積極籌設補校,並經由縣府核准於六十五年八月一日設立補校並正式上課。

      六十五學年度由校長聘任林忠元主任處理補校行政和教學事宜。之後歷任莊炳生主任、巫有勝主任、張明明主任、巫有勝主任、黃信諺主任、余玉婷主任及李理主任,至今已經三十三年。三十三年來相關制度的建立,軟硬體設施的充實,在校長的督導和歷任校務主任的努力下已有了相當穩固的基礎。從91學年度開始補校學生結構開始有了改變,隨著外籍配偶人數增加,在定居一定時間後開始外出謀求工作,於是學歷也成為工作的必要條件,因此新住民學生人數開始增加,因此特別規劃資訊、民俗風情、聯合美食、胡琴等終身學習課程,期能使生活安定並能快速融入在地生活,也期能在增加特色課程後再創辦學高峰。到966月止,補校有二十八屆畢業生,畢業生總計31班,813人。有的繼續升學,有的繼續在原有的工作領域上,進一步發揮所長。每逢校慶,這些校友還都會回校問候師長或樂捐回饋母校,這種表現讓人感到非常溫馨。

 

內壢國中補校特色背景之優劣勢(SWOT)分析表

因素

   

   

   

   

課程

本校課程設計因應時代和社會變遷需求,活化教學內容,增添教學樂趣,培養現代國民應具的素養和能力。

基礎學科教學時數不足,時間分配不易。

開設實用技能課程,延聘校內外教師教導與示範。

年齡和性向差異大,課程進度受限制。

師資

多數教師經驗豐富,教學認真人才濟濟,各項表現優異。

日間部師資多但課務壓力大,聘請不易。

補校已有60%的師資為研究所以上學歷,並有多年教學經驗。

學生年齡、學習能力差距過大,教學效果較難掌握。

行政

行政人員均具服務熱忱,任勞任怨敬業樂群。

行政資源與日校相較仍顯不足。

校務行政制度化,行政組織制度化,推動業務績效化。

行政人員工作時間較長,課務較重。

學生

學生求知動機強,期望提高自我教育水平。

1.    部分學生年齡較高,部分面臨升學壓力。

2.    外籍學生佔有一定比例,在學習上有一定落差。

國立高商每年提供申請就學機會。

年紀較高的學生升學意願較低。

家庭

期望提高學生教育水準,並能融入在地生活。

1.    學生大多屬勞工階層,無暇照顧父母親或子女。

2.    工作與讀書時間配合上有一定困難。

透過宣導提高就學共識,鼓勵學習。

外籍配偶子女比例漸高,急需學校給予特別之照顧。

社區

學區鄰近教育資源豐富。

鄰近工業區,人口結構較複雜。

外來人口增加,鄰近學區無相關學習環境。

仍有一定比例學生無法持續就學。

 

貳、               特色內涵與推動策略

辦理補習教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內涵,第一個是「終身學習」,第二個是「學習型社會」。有了這兩個概念,成立補校就不但是「重要」而且是「必要」。我們都會想,周遭的人、周遭的事、周遭的物、和周遭的環境都改變了,我們要不要改變呢?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當然要改變。要改變什麼?要如何改呢?答案是,再學習再接受教育。

        人與環境永遠是互動的,所以環境不斷的在改變,人們就得不斷地學習,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人們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昇,也將帶動整個社會向前、向上、向善發展,這就是學習型社會的生態。

    補校課程的設計就是要因應時代和社會變遷的需要。雖然補校學生年齡和性向差異甚大,但是具備現代國民應有的素養和基本能力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培養補校學生具有下列基本能力:

  1、培養基本資訊能力,能與社會接軌,拓展人際關係。

  2、提供休閒活動及藝文欣賞表演的能力。

  3、提供本國民俗、信仰、飲食文化等課程,以期融入並相互尊重。

4、善用學校設備,提供多元學習管道,推廣社區終身學習。

    時代巨輪不斷往前滾動,生活與工作中,不斷出現新的用品和器具,像手機、電腦、事務機、家用醫療器材等等現代化產品。由於科技發達,人們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從事各項藝文、體能和旅遊等休閒活動。因此補校課程除了政府規定必修的國文、英語、數學、自然等學科之外,為了提高學生求學意願、活化教學內容、增添教學樂趣、培養實用技能,並開設電腦、日語、民俗風情、聯合美食、胡琴休閒活動等課程,延聘學有專長的校內外名師教導與示範,頗受學生的喜愛。

本校終身教育的推展,即以上述兩方面要素作為特色發展的重要依據。以下並就特色內涵與推動策略做以下說明。

一、符合學校願景與目標

1、以民主、審慎評估方式決定特色主題

1)進行SWOT分析與參酌「校務發展計畫」,建立優質與具有特色的教育環境。

2)利用校內會議進行發展補校特色討論與評估,(如主管會報、處務會議等),建立共識。

2、特色內涵符合學校願景

1)本校願景為健康、活力、快樂、希望,而本校終身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師生終身學習、對知識的追求充滿活力、心靈得到充實,促進自我實現。

3、擬訂具體之特色發展目標

1)結合資源推展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利永續發展。

4、特色發展項目列入學校課程計劃

1)透過補校教學會議與課程發展會議,將特色發展納入課程計畫。

2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國民應有的基本能力

3)國一與國二學生每三週實施課程一次。

4)結合資訊課程進行多元學習。

5、特色內涵具創造性獨特性或卓越性

1內聘本校富熱忱教師及外聘校外學有專長教師擔任課程教授

2選用合格出版社,內容淺顯易懂,舉例活潑生動有趣,圖案影像
        
鮮明亮麗,和紙質不會反光的教科書

    3)除合格出版社教材外並由任課老師視實際需要自行編寫補充教材

    4老師講述生動活潑、重視教學實驗和生活體驗、強調同學間的合作學     習、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和環境

二、完整性計畫

1、擁有永續的特色發展計畫

1)定期召開會議,諮詢需求,發展特色。

2)對推行各項活動計畫給予評鑑,有效的改善不足之處。

2、計畫內容具體適切有效可行

1)製作分工執掌表,各司其職,各盡本分。

2)落實終身教育的計畫、執行與評鑑的工作。

三、專業團隊

1、具有專業工作團隊

1)以學校行政人員與全體補校教師為工作團隊,共同發展學校的優質終身教育。

2、組織成員分工明確

1)成立推動終身教育工作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委員會的成員包含各

處室主任,共同參與制定補校特色的方向與業務。

3、具備完整專業團隊成員之教育訓練制度

1)配合日校定期辦理專業教育訓練,如教師閱讀教育專書研讀、聘請專家學者到校演講,以延續教師在補校引導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能。

四、多元參與普遍化

    1、師生能認知學校特色發展內涵

    1)補校全體教師共同協助投入推展並能瞭解終身教育的重要。

    2、師生全員參與率達50%以上或單一年級師生全員參與率達80

    1)每週增加一節資訊課,每隔兩週一次民俗課。

    2)每週三南胡課,每學期配合節日舉辦一次聯合美食宴。

    3、確保師生均有公平合宜的參與機會

    1)一、二、三年級全體學生利用課表訂定的時間參與。

    4、弱勢族群得適切的照顧

    1)針對年長學生提供補救教學。

    2)增購多元文化教材,如原住民、新移民語言或特有文化的教材,提供學習材料,以照顧弱勢族群。

五、資源運用

    1、學校經費預算運用合理化

    1)有固定編列預算,有效運用經費,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2、能募集及運用社會資源充實設備與設施

    1)積極向各單位爭取經費,如主管教育機關、家長會、地方熱心人士、議員及代表等,充實補校各項設備。

    3、能整合家長及社區各項人力物力自然資源發展學校特色成為社區文化

    1)延請退休教師擔任終身教育教師,並開放家長及社區人士參加。

    4、能整合行政與教學團隊資源發展學校特色

    1)將終身教育融入各領域教學中,提升學生多元知能。   

    5.建立完善的專屬網頁作為成果發表平台

    1)定期於內中補校網頁公布活動成果及學生優秀作品。

    2)教學組定期參加新移民徵文比賽,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   

六、品管機制

    1、建立有效的監督輔導機制

    1成立終身教育工作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檢討改進缺失。

    2、具備完整的進階或分級制度

    1)依不同的年級提供適合的教材。

    3、利用檢討回饋機制持續提升教育品質

    1)徵詢外籍學生意見,了解學習需求與困難,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修正發展的方向,以符合學生、教師的需求。

 

 

參、特色績效

一、97學年度參加全國國中學歷鑑定考試及格名單:

1一甲  林麗珠  通過科目  全科。

2一甲  鄧氏心  通過科目  國、英、數、自。

3一甲  莊育圓  通過科目  國、英、數。

二、參加98年幸福新移民徵文比賽:

1一甲  范秋香

2二甲  陳嬌絨

 

 

 

肆、活動照片

一、聯合美食宴場地佈置

 

二、美食進場

 

三、越南湯圓及越南鮮蝦捲

四、來自黎巴嫩的炒飯及泰式海鮮湯

五、社區暨網路大學成立

七、徵文獲獎同學

 

八、胡琴成果發表

九、胡琴班上課

九、民俗美食實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