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與龍--內壢國中社區大學講綱
白順裕94.04.14.
1.龍的形成:
龍角:龍是歷代集合而成,例如在夏朝以前龍幾乎沒有角,商代開始長角,
呈柱形。春秋晚期伸長,隋唐開始分叉,宋以後似鹿角。
龍爪:五代以前龍只有三爪,宋代出現四爪龍,明代出現五爪,清以後四、五爪並存,且把五爪定位為皇帝的象徵。
組合:龍有九似,或由九種動物所組成:頭似鴕、眼似兔、嘴似馬、耳似牛、角似鹿、身似蛇、腹似蜃、鱗似魚、抓似鷹、掌似虎。
2.龍的特性與帝王
特性:神性--升天入水,變化不居
神職--司水理水,興雲布雨
帝王性:基於龍「升天入水,變化不居」的神性。升天可直達天庭,往來於人神之間,傳達天帝的旨意。皇帝正是受命於天的天子,因此龍的神性及君主的帝王性結合,帝王成了「真龍天子」。
龍物:龍飛(登基)、龍闕(宮殿)、龍位、龍椅、龍袍、龍床、龍輦、龍輿、龍船、龍舟等
3.龍族分類:
以功能:有麟者為蛟龍,有翼者為應龍,有角者為虯龍,無角者為螭龍,未能昇天者為蟠龍,嗜水者為蜻龍,嗜火者為火龍,好鳴叫者為鳴龍,好鬪者為蜥龍,其中以虯龍為群龍之首
以動物:鰐龍、蛟龍、蟠龍、螭龍、九龍子、犬龍、豬龍、馬龍
以特徵:燭龍、火龍、毛龍、驪龍、蹇龍、角龍、乖龍、土龍、木龍、玉龍、
石龍、鐵龍、掘尾龍、墊江龍、玉柱龍、手杖龍、百葉龍、雪山龍、飛龍
以輩份:龍王、龍公、龍母、龍女、龍子、龍孫
以顏色:蒼龍、烏龍、黑龍、白龍、黃龍、赤龍、彩龍
4.龍的分身
雲從龍、風從虎:行雲佈雨、雲雨相隨。虎虎生風、虎字鎮風
龍怕臭、虎怕鬧:廚房在龍邊、廁所在虎邊。
5.鯉魚躍龍門:
a魚與龍一線之隔,躍過龍門山就變成龍,登龍門就一生榮華富貴
b水生動物,有魚就有水,以克祝融
c卵生,象徵多子,多子是福
d鯉與禮同音,象徵懂禮、守禮之邦
e魚與餘同音,象徵年年有餘,吉慶有餘
6.二甲傳臚:
院試:在縣(州、府)舉行,通過者為秀才或稱生員,第一名稱為泮元
鄉試:在省城舉行,通過者稱舉人或貢生,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在京師舉行,通過者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再參加殿試(複試)
殿試:朝庭舉行以分出進士等級,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
前三名賜「進士及第」--一甲。
•
第四名至百名賜「進土出身」--二甲。
•
百名至二百名賜「同進士出身」--三甲
傳臚:「天子臨軒,宰臣進三卷,讀于御案前。讀畢,拆視姓名,則曰某人。
閣內則承之,以傳於階下,衛士凡六、七人,齊聲傳呼之,謂之「傳臚」
7.秀才特權:見知縣不下跪,免被動刑。免刑等於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
8.從龍柱可看出古今的生活步調:
雲頭
螭虎
夔龍
|
|
|
龍生九子
龍經云:虬(虬音求)龍為群龍之長,能進退群龍,乘雲注雨以濟蒼生。又為祈雨避邪之神,亦有龍生九子之說。
其九子如下:
一、贔 屭 :好負,形似龜。一名霸下,今石碑下龜跌是也。
二、螭 吻 :好望、好吞。形似剪尾四腳蛇,螭是無角的龍。,今殿脊獸頭是也,一名嘲風,性好險,一作鴟尾,可壓火災。
三、蒲 牢 :好鳴、好吼叫。形似龍。今鐘上獸紐是也。海中大魚日鯨,蒲牢畏鯨,鯨擊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大聲,作蒲牢於上,刻鯨形以撞之。
四、狴 犴 :好訟,形似虎。又用做牢獄的別稱。一名憲章,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五、饕 餮 :好飲,形似狼。故立於鼎盖。貪財是饕,貪吃叫餮。饕餮泛指貪吃的人。
六、囚 牛 :好樂。形似有鱗角的黃龜小龍,平生好音樂,今胡琴上刻的獸是其遺像。(另一說是蚣蝮:音松腹。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一作蚣 )
七、睚 眥 :好殺,形似豺。故立於刀環,刀柄、龍吞口
八、狻 猊 :好煙、好坐。形似獅,古代獅子名狻猊,野馬。故立於香爐,一曰好坐,佛坐獅子,一作金猊。
九、椒 圖 :好閉。一作椒塗。形似螺蚌,故立於門舖首。將門環用獸頭啣在嘴裡,稱為「舖首」,傳說是春秋時的魯班看見蠡的形象而畫下來的,後來變成椒圖。
似龍非龍的傳說:
金吾:鳥之名,似美人首,尾似魚尾,有兩翼,性通靈不寐,故用警巡。
螭虎:形似龍,好文采,立於石碑兩旁。
鼇魚:一名蠻蛤,形似龍,好吞火,故立屋脊,好風雨,背負蓬萊之中在海中。
夔龍:夔龍為群龍之主,飲食有節,不游濁土,不飲渴泉,所謂飲於清游於清者
龍珠:是龍吐出來的東西,不是為龍所有吞咽的東西。中國人相信珠子能給予生命和繁榮的能力。「珠」是中國的雜寶之一,有避邪功能,代表吉祥。
金吾 狴犴 蚣蝮 拐子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