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的惜字亭講綱 內壢社區大學: 白順裕94 . 9 . 15

一、聖蹟亭緣由

•  惜字亭或稱聖蹟亭、敬字亭、敬聖亭、字紙亭、惜字塔等

•  全台約有四十座惜字亭,桃園地區有六座。

•  《 淡水廳志》卷十一風俗考「塹 城 尤 敬 惜 字 紙 , 每 屆 子 午 卯 酉 年 , 士 庶 齊 集 , 奉 蒼 頡 神 牌 祀 之 ; 護 送 字 灰 , 放 之 大 海 . 燈 綵 鼓 樂 , 極 一 時 之 盛 云 」

•  中國惜字風俗大約始於宋元以後,明清因善書的傳播而更流行

二、文昌信仰

•  文昌原是天上星宿的名稱,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有文昌宮,供奉文昌帝君,掌管功名利祿。這僅是梓潼縣個別的民間信仰。

•  四川有位張亞子,是個孝子。在晉朝做官,不幸戰死,死後百姓在七曲山為其立廟,最初只是當作雷神祭祀,後來變成梓童神。梓童神與文昌神在同一山中,陰錯陽差的合而為一。

•  唐僖宗因避內亂入蜀,封梓潼神為濟順王。

•  宋代科舉相當激烈,到南宋時,梓潼神成了蜀人科舉神,衍生出梓潼神掌科舉試題或中舉名單的傳說。

•  元初政府一度停辦科舉,但仍冊封梓潼神為「文昌帝君」,從此文昌神變成掌握個人祿運的神。

三、魁星與科舉

•  奎宿是星官名,又叫天豕、封豕。為廿八宿之一。

•  奎星被附會為主管文運之神。奎星也改為魁星

•  清代顧炎武:「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

•  功過格

• 明中葉袁黃(了凡)極力教訓子孫奉行功過格。

•  與此同時的蓮池大師祩宏,也大力推廣功過格,他依《太微仙君功過格》內容增刪,改稱「自知錄」,成為一種適合在、出家一切人等的功過格,

其中記有:

拾路遺字紙火化。百字為一善。

遺棄字紙不顧者。十字為一過。

•  桃園地區的六座惜字亭

名稱 設置年代 附屬或獨立

大溪齋明寺敬字亭

同治五年( 1866 )

附於齋明寺

南崁五福宮聖蹟亭

同治五年( 1866 )

附於五福宮

大溪蓮座山奎星樓

昭和 11 年( 1936 )重修

附於觀音寺

龜山大湖聖蹟亭

昭和 10 年

附於福德宮

龍潭聖蹟亭

光緒元年( 1875 )

獨立

中壢新街聖蹟亭

大正年間( 1911-26 )重修

獨立

 

1 . 大溪齋明寺敬字亭

在齋明寺後方約 100 公尺處。內為磚砌,外則為石板。

建於同治五年,亭高 416 公分。

亭頂石葫蘆為燒字紙時煙灰出口。

2 .五福宮聖蹟亭

同治六年完工,顯示文風興盛?

「欽加都司府藍煥章捐艮六元」

監生 2 人、童生 10 人,鄉賓 3 人

業主 2 人、緣首 3 人

職員 7 人

土埔族土目 1 人

3 . 新街聖蹟亭

臨近中壢最古老的仁海宮,與非附屬仁海宮。

仁海宮建於道光六年,所以可能建於此時。目前僅能推測。

4 . 龍 潭聖蹟亭

創建於光緒元年。光緒八年,大正 14年(1925)及民國67年三次整修。

牌樓為 67年增建

74年指定為三級古蹟

5 .蓮座山觀音寺奎星樓

奎星樓是惜字亭也是文曲星,所以有惜字與祭祀雙重功能。

裝飾繁多,是桃園地區最華麗的。

6.龜山大湖聖蹟亭

創建於昭和十年,民國九十二年重修,因此雕刻非常現代